郑全战--比尔·盖茨身边的日照人!

[复制链接]
32471 rizhaook 发表于 2018-3-12 17:03:22

加入侃日照,和我们一起侃侃侃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侃注册

×
“日照的变化太大了,家乡建设得越来越漂亮了!”7月19日,祖籍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栈子三村的郑全战博士,从大洋彼岸的微软总部回到阔别6年的家乡。7月20日,郑全战博士应邀来到日照市高科技工业园,在实地考察了高科园的发展情况后,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21年苦读
  郑全战出生于涛雒镇栈子三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先后就读于虎山初中、日照一中、北京大学、中科院数学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1997年6月,被微软聘用之后,他一边工作,一边坚持学习,到2001年3月,获得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
  从1976年到1997年,郑全战用了21年的时间,走完了从栈子小学到北京大学,从中国北京到美国明尼苏达的求学历程。其中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他先后被评为北京大学“校园之星”,并获得“安泰奖”、“光华奖”等奖励。1994年入选中国优秀大学生代表团(共20人),受到日本外交部的邀请,访问了日本。另外,郑全战还连年获得“三好学生”、“优秀三好学生标兵”等称号。
  从一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博士,郑全战成功的背后,凝聚着太多太多的辛酸和汗水。在那个年代,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同时供五个孩子上学,其家庭负担可想而知。特别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前,郑全战的父母除了在生产队挣工分以外,没有别的任何收入,本来就不宽裕的生活,再供五个孩子读书,无异于雪上加霜。1981年,郑全战在虎山中学读书时,每周的生活全靠几十个煎饼和一罐炒过的盐粒打发。郑全战说:“在当时,如果吃煎饼能卷上一点儿腌制的萝卜头,也是很大的奢侈了。”1984年,郑全战和二哥郑全忠同在日照一中读书,一个读高一,一个读高三。那时,家庭状况好一点的同学可以带点钱到食堂就餐,郑全战和哥哥却仍以从家里捎煎饼为主,学校食堂几毛钱一份的咸菜也是买不起的,冬天天冷的时候,兄弟俩就花5分钱买一份菜汤分着喝。到了周末,兄弟二人舍不得花钱坐车,20多公里的路程只好步行回家。谈及此事,郑全战风趣地说:“我的初中和高中是用两只脚走出来的。”
  家庭的困难,没有挡住郑全战前进的步伐,相反,却磨炼了他顽强拼搏的意志,坚定了他发愤读书的决心。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每逢星期天或者节假日,他总要回家帮父亲做些农活,回到学校,他更加刻苦用功,以多出别人几倍的汗水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换来始终名列前茅的学习成绩。1984年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升于日照一中,1987年,又以临沂第一名、山东省第四名的成绩升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系。
  1987年,当郑全战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后,街坊邻居你十块、我八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凑足了郑全战到北京大学的路费。
  浓浓的乡情伴着求学的艰难,深深地刻在郑全战的脑海中,时刻激励着他不断进取,勇往直前。现在回想起那时的情景,郑全战感慨地说:“这是一笔财富,一笔可以终生享用的财富”。
  一门四博士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郑全战一家现在共有四位博士!大哥郑鲁,神经医学博士,现为301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五弟郑越,在读上海交通大学桥梁设计专业博士,郑全战的妻子常虹,现就读于美国乔治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博士。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有四名博士,在当地早已传为佳话。然而,这其中的甘苦,只有老父亲郑淑全体会最深。1978年,郑全战的母亲去世后,当时弟妹尚小,父亲郑淑全不但要忙地里的农活,还忙家务活。郑全战读初中时,兄妹几个上学都要背煎饼。每到星期五,天还不亮,郑淑全就支起鏊子,找上一两个邻居帮忙,一干就是一整天。到了晚上,郑淑全就点上油灯,把煎饼一张一张地叠起来。然后,再根据儿女的饭量大小,分成几捆,等星期天孩子们回家时带回学校。“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20年,父亲熬了多少夜,流了多少汗,已经无法计算了。”谈起往事,郑全战说:“在那个时候,父亲一个人拉扯我们兄妹五个确实很不容易。现在我们都已长大成人,只有尽最大努力让父亲生活得好一些,做儿女的心里才踏实一点。”
  如今,郑淑全老人已经65岁,看到孩子们都已学有所成,那种发自内心的欣慰,早已掩盖了抚养儿女的艰辛。我问老人教育子女有什么“秘方”时,郑淑全说:“我从来没有逼他们学习,也没想到能把他们培养成博士。其实,当爹娘的只有一个愿望,只要孩子们用功,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们好好读书。”
  艰苦生活的磨炼使郑全战的思想比同龄人格外成熟,他深深地理解了父亲操持家务的艰难,为减轻家庭负担,郑全战从读大学到读博士期间,都是一边学习,一边做点其他的工作,以贴补自己的学费,同时还要帮助弟弟妹妹。
  与微软结缘
  伴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微软公司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面对代表全球软件开发最高水平的“微软帝国”,郑全战作为一位普通的中国留学生,何以顺利进入其中,并且已成功地在微软工作了五年?
  郑全战与微软结缘,还得上溯到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当时正是微软开拓中国市场的初始阶段,微软公司找到清华大学出版社,计划将微软的系列操作软件全方位向中国用户推介,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领导经过反复了解,找到了英语水平较高、正在读计算机硕士的郑全战。“刚接到这一任务时,我的压力也挺大,一方面硕士课程安排得很紧,另一方面,微软技术专业性太强,当时可参照的资料又很少。”面对这一挑战,郑全战经过反复权衡后认为,微软公司拥有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前沿技术,翻译微软资料的过程,不仅是系统掌握微软技术的过程,也是锻炼提高自己水平的好机会。于是,郑全战利用学习间隙,放弃了星期天和节假日,全身心投入到微软技术的翻译工作中。从1993年完成《微软Windows软件开发环境与技术》第一部译著以来,到1996年,他用三年多的时间一气翻译了《未公开的Windows核心技术》、《Windows NT技术问答》、《Windows 95程序设计》、《Windows动画技术开发指南》、《Windows NT使用与参考大全》、《Windows 95/NT国际软件开发指南》、《Windows NT高级编程技术》等11本专著,计300多万字。大量的翻译工作不仅使郑全战对微软技术有了系统的掌握,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科研能力和开发水平。
  正是由于郑全战出色的专业成绩和这段宝贵的工作经历,1997年3月,微软到明尼苏达大学招聘工程师时,这时已留学该校的郑全战立刻被他们相中。面对很多美国本土大学生都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郑全战高兴之余却陷入了两难的选择:自己刚来美国半年多时间,博士课程还没学完,如果放弃学业,则可顺利进入微软,如果不放弃学业,一次难得的工作机会很可能擦肩而过。怎么办?最后,经过几番协商与交流,郑全战决定先将博士课程学完后再去工作。于是,一直拖到6月份,才正式加入了微软。
  人在微软
  从1997年加入微软以来,郑全战通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谈起在微软的工作情况,郑全战说,微软的工作环境很好,但这里的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公司以课题组为单位,每半年考评一次,最高分为5·0分,最低分为1·0分,如果你在考评中得了2·0分以下,公司就劝你辞职,如果连续两次低于2·0分,你必须自动辞职。郑全战所在的课题组是微软多媒体技术开发组,这是微软公司最核心的课题组之一,共有100多名专家。目前,在这个组里他是获得认证最多的工程师。其中MSCD(微软认证解决方案开发专家)、MCSE(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两个认证,都是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实践检验后,由比尔·盖茨亲笔签名的认证。
  “软件开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你加入了微软,他们就会给你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智慧和才华的舞台,创造条件让你努力实现‘更好’的目标”,谈起在微软工作的切身体会,郑全战深有感触地说:“在微软工作,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只有团队合作精神,但在团队的合作中,每个人必须居安思危,紧张应对,必须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创新,否则,随时都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
  几年来,郑全战一方面要努力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在微软总部和明尼苏达大学之间奔波,努力完成博士学位的考试、答辩等各项学业。“那段时间既有工作上的压力,又有学习上的压力,确实挺辛苦。但是,只要心中有个明确的目标,就是困难再大,也要努力去克服,只要坚定信心,向着目标不断前进,压力就会自然地变成了动力,困难就会变成激发自己不断创新的勇气。”正是带着这种思想,郑全战边工作边学习,到去年2月份,用了四年多时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明尼苏达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论文答辩,3月份,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正式毕业。
  在微软公司,郑全战除了负责多媒体前沿技术开发之外,还参与了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me等操作系统的开发。如今,他凭着自己的实力,在公司考评中,已连续三次获得4·0分的好成绩,这位从中国农村走出的青年已经成长为微软总部具有优秀业绩的工程师。
  谈起自己的打算,郑全战坦诚地说:“科技无国界,微软不仅是美国的微软,也是全球的微软。如果自己开发的软件能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这就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至于将来,如果时机成熟,回到祖国为家乡做点具体的事情,那当然更好了。另外,我想在每年回国休假期间,争取为学生们做些报告,让他们了解计算机技术开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等等,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高水平。”
  听着这些平和而又朴素的话语,我愈发觉得这位年轻博士的真诚和朴实。郑全战,一个平凡的农家子弟,一个不平凡的微软人。
  来源: 陈为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rizhaook 发表于 2018-3-12 17:03:29
一家兄妹五人,有三人成了博士,二人也学业不凡。老大郑鲁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神经外科,获医学博士。老三郑全战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读本科和研究生,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老五郑越是西安交通大学桥梁系本科、兰州铁道学院土木系硕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在读)。?



不平凡的郑家兄妹出自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农民家庭。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栈子村是个靠着海边、绿树掩映的村庄,郑家兄弟的父母郑淑全和秦洪喜就生活在这个小村庄里。?



一家出了三个博士生,人们羡慕他们的成就,更敬佩他们在少年丧母的情况下,志存高远, 不怕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的故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贫不失志,小荷才露尖尖角?



郑淑全、秦洪喜夫妇虽是农民,没有多少文化,家庭生活贫寒,但他们穷不失志,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他们青年时,由于生活所迫,不能上学读书,所以,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决心培养他们读好书,能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和人民。?



岁月在不经意间流逝,孩子们渐渐长大了。吃饭、穿衣、读书,这对于一个有九口之家的农户来说,是一种难于支撑的压力,不少人家由于家庭困难,让孩子中途辍学了,让这些“半拉子”,帮家里干些农活,有的还成了“小牛倌”、“小猪倌”。可是郑淑全夫妇却咬着牙 坚持着,不让孩子辍学。这时,秦洪喜又得了重病,真是雪上加霜,家庭生活更是陷入了困境。但秦洪喜是个刚强的女人,无论多么困难,脸上总带着微笑,孩子上学,秦洪喜总把他 们的衣服收拾得利利索索,干干净净。平时,她也会千方百计挤出点钱,买点便宜布,给孩子们做件整齐的衣服,走亲访友时叫孩子们穿上,显得精精神神,不掉面子。?



几个孩子非常听话,他们知道娘身体不好,特别是老大郑鲁,更是在同学中拔尖儿,他的成绩越来越好,与其他同学的距离拉得越来越大,有人说他天份好,脑子好使,别人比不了,其实很关键的问题是他在学习上从来不留盲区和死角。上课时,他如饥似渴地听讲,结 合课本上的内容,把每一个问题都记下来,弄清楚。在课堂上弄不明白的,就延长学习时间,路上、院子里、树底下、谷垛旁,甚至在吃饭的时候,村里人常常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在抱着书本读。?



老三郑全战从一上学就知道刻苦学习,各科考试成绩几乎没有掉下来年级第一名。他小小年纪,既懂事、又坚韧。特别是当他母亲病危时,今天从炕上抬下来,明天又抬上去,孩子没有人照顾、有时饭也吃不上。郑全战常常饿着肚子去上学。在校园里,他以骄人的成绩, 感染、影响着周围的同学。??



老二郑全忠、老四郑芸、老五郑越也都是这样,刻苦学习,从没让大人操过心。?



当时,在栈子村,郑家兄妹读书读出了一道风景,读出了一种精神,这精神像一种无形的空气,感染着村里的人。不少家长教育孩子都说:“看人家郑家孩子多懂事,如果你也像他们那样用功学习,还有学不会的东西吗?”??



自强不息,兄妹相继成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郑家兄妹的成长正应验了这句古老的名言。?



贫困的家庭生活,铸就了孩子们坚强的性格,面对困难,他们永不言败,争做生活的强者。 ?



五兄妹相继上学后,特别是老大、老二、老三上了中学后,郑家更穷得难以招架。?



为了给孩子凑足学费,80多岁的奶奶平时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母亲秦洪喜更是常常拖着病体上集镇上卖虾皮。?



上了中学的老大郑鲁,在学校住宿,每顿饭都啃从家里带来的又硬又黑的煎饼,咸菜条也不 多 ,每顿饭只能小心地吃几块,可没几天,还是吃完了,就只有靠白开水冲咽。黑煎饼也不多,每顿只能吃两个多一点,再多就不够了,常常饿得眼冒金星,浑身发虚,可他仍坚持学习。高一年度考试,他拿了三个第一,一个第二。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山东大学医学院。添写志愿时,他想到死去的母亲,泪水又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他默默地想:“娘啊,俺终于考上大学了,您在有病的时候,俺爹就到处推着您求医问药,也没把您治过来,咱家没有医生啊。今天,儿子报考了医学院,就是想学到本事,为天下像你这样的好人治病啊!”?



困苦压不弯脊梁,老二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山东工学院。?



郑家老三郑全战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与两个哥哥一样,学习非常刻苦,而且最大的特点 就是对大千世界中的什么都感兴趣。上小学时,他把爸爸妈妈、奶奶、大伯给的零花钱攒起来,订了一份《小神童报》,有空就看,就写,爸爸郑淑全见了,高兴地对人说:“小三看得远啊!说不定将来真会像‘小神童’那么厉害呢!”?



郑全战在家里是有名的“嗑书虫”,从五年级开始就读一些中长篇小说,逮啥读啥,文学、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书他都读,一般都是熬夜读,那里用煤油灯,因为心疼煤油,他就把火苗调小,结果,在五年级眼睛就近视了……?



丰厚的积累,不断地追求,郑全战在初中、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1985年,他参加了由日照一中举办的“数学小论文比赛”获得了一等奖,他参加临沂地区数学比赛又获得了一等奖,高中毕业后,他考上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老四郑芸是郑家唯一的女儿,由于家庭困难,她没有读高中,上大学,而是上了小中专。现在又通过国家自学考试,获得了本科文凭。?



老五郑越,妈妈死时,他才三岁,是在大伯的怀里长大的。?



从小,大伯就讲故事,背小九九,给他出算数题,让他算,他眨巴着眼睛,一算一个准,大家都说,这孩子长大后准有出息。她六岁时就上了小学,一直当班长,学习好,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初中、高中也一路领先,高中毕业后,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桥梁系。?



读硕攻博,荣归故里传佳话?



老大郑鲁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省政府沂水医学专科学校(亦称临沂医专)当教师。回想十几载寒窗苦读的生活,郑鲁说:“那真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啊。读了十几年书,什么叫苦读,那可真是苦读啊:数千个日夜,睡过几个囫囵觉?穿过几件像样的衣服?吃过几 顿像样的饱饭?我是在苦水的浸泡下,挣扎着走完这十几年的路程的。”??



生活向他张开了笑脸,他工作顺水顺风,又结婚生子,小家庭荡漾着欢笑。?



可他并不满足,他要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他下定了决心:要考研究生。?



七月流火,热暑蒸人,空气粘乎乎的,汗出了一身又一身,可郑鲁还在学习着,一直学习到 很晚、很晚,月上中天,他的小屋里还亮着灯光……?经过几年的努力拼搏,1989年,郑鲁终于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生理学研究生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命运之神永远朝强者、智者微笑。?



在三年读研的生活中,他遇上了一位好导师——李希成教授,在实验上,李教授手把手教他,帮他分析问题、查找资料、就像一盏灯,她一直温暖着他,引领着他。因而,使他研究的主要课题《神经化学放射免疫测定》进展十分顺利,胜利地完成了这项研究,而且写出了有价 值的论文。他与李教授及同学合作的《P物质和生长抑素在急、慢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中枢机理的研究》当年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2年7月,郑鲁以丰硕的成果顺利地完成了硕士学位,被分配到山东充州境内的解放军第91医院,担任神经外科的住院医师,年底,即担任了主治医师。?



学习,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



工作中,他兢兢业业,对患者热情有加,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秋去春来,燕雁交错。到了1995年,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对业务的发展,郑鲁又一次感到知识 的有限,你掌握的知识越多,面临的领域就越宽,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就越多。因而,1996年8月,他又考上了解放军总医院也就是301医院的神经外科博士研究生,有幸从师于博士生 导师段国升教授。?



在301医院读博3年,头半年重点攻读理论,考试时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英语考了第一 名,其后又结合理论临床一年。?



进入301医院博士生研究园地,就像教徒进了圣地,那里宏大博深,情境庄严,郑鲁不能不 匍伏下来,潜心、虔诚地学习。他特别重视实践,在临床中,他也能像教授一样,一把银光闪闪的手术刀,在他手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每一个动作,都能做到细致、准确,使整个 手术顺利完成。?



1999年7月,郑鲁顺利地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博士学位。?



郑鲁又回到了91医院,回到了他心爱的工作岗位上。?



与此同时,他的三弟郑全战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连获北京大学三好学生,优秀三好学生标兵称号,北京大学光华奖、北京大学安泰奖、北京大学第一届 “挑战杯”暨“五四”青年科学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第三届“挑战杯”团体第一名,后入中国科学院读博士,同时,被美国明达尼达大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系录取,获得该系博士。现为美国微软公司工程师。?



老五郑越也不甘示弱,在大哥郑鲁、三哥郑全战影响下,他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考入兰州铁道学院土木系读硕士,毕业后,工作二年,又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读博士,现仍在学习中。?



2002年7月,郑家五兄妹荣归故里,回到了日照雒镇栈子村,凭吊他们逝去的三位亲人:奶奶、大伯和母亲。??



郑家兄妹的爸爸郑淑全已是66岁的老人了,看着五个儿女及他们的配偶、子女,老人喜上眉 梢,在这支队伍中有四个博士,三个大本、两个大专,只有郑芸是中专毕业。?



在亲人的墓地,他们齐刷刷地跪了下来,一场透心彻骨的痛哭,一阵泣血漓肝的倾诉,让云 也止步,风也止息。不少乡亲前来观看,他们啧啧称赞郑老汉教子有方,一家就出了三个博士,并让自己的子女向他们学习,有关郑家兄妹的故事,在当地成为佳话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侃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

联系我们
业务咨询、商务合作 0633 - 895 - 9918
侃 QQ 群 86286327 - ②群 56926454 - ①群 90050602 - ③群 160583030 - 侃群
技术支持邮箱 1330006155@qq.com

微信号:look-rizhao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rizhaook.com ( 鲁ICP备15045215号-1 )  

Powered by 侃日照 X3.5© 2001-2013 rizhaok Inc.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