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侃日照,和我们一起侃侃侃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侃注册
×
一方水土, 一方食味。 人们关于家乡、亲人、故土的思念, 常常缘于美食, 而终于美食。 记忆里,旧时光的饭菜味道, 很容易唤醒人们思乡的情愫, 勾起舌尖上的乡愁。 为此,我们开辟了寻味涛雒的栏目, 陆续推出属于涛雒的特色美食, 带您重温一番美味记忆, 用味蕾细品岁月的流香。 日照有这样一种面食——涛雒羊肉面条,久负盛名,是日照的传统风味面食之一。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吃了涛雒羊肉面,甭再围着天下转”。言外之意就是说好吃的都在身边,不用围着天下去找了。
涛雒羊肉面馆,最著名的有高家和黄家面馆。清朝末年,涛雒商贾云集,贸易繁荣,高、黄两家办起了饭馆,创出了“羊肉面条”的名吃。凡来涛雒的商客无不饱尝,总是赞不绝口,高家由高常祥带领三个儿子设立了“西记”。黄家由黄永桢、黄老七兄弟俩经营,设立“同会馆”。 两家各有千秋,不相上下,但是高家的面锅终究是消散在时光里了,而黄家羊肉汤,虽然已经不是从前的味道,但终究名号是传承下来,老涛雒人能从这个名号里回忆起过往的繁华,新涛雒人能从这个名号里,知晓涛雒的历史。 美食家蔡澜说过:用简简单单的普通食材,把一道普通的东西变成美食,这种才是真正美食的意义,所谓烹饪的艺术。而涛雒羊肉面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面粉由人工石磨研成标准“七五”面,用手揉制,次数越多,弹力愈大。然后,用擀面杖手工擀碾,擀至面皮薄如纸,用刀切成四棱形。 烹调羊肉汤时,用原汤、原肉、加佐料进行反复泡制。食用时加香油、醋少许,并加香菜或韭黄借以调味,并衬青头。好的羊肉汤,清澈透底,汤肉分明,清香扑鼻,深受顾客欢迎。 现在的黄家羊肉馆位于文泰路南端一座平房里,北边就是丁肇中祖居,西北面就是曾经著名的旷世山房,那里曾居住着日照一个最孤独的灵魂——丁守存。他是近代中国火箭创始人,人生的际遇却让他在晚年只能在这乡间的大宅里过着散淡的生活,直到去世。而正是丁守存,主持修建了涛雒城墙,给涛雒留下了独特的城墙文化和性格。丁守存的葬礼在涛雒,是传说多年的风景。 从羊肉馆往西一走,有一条小巷折向南,走出四五十米,就是涛雒曾经的南门,现在这里几乎每天都是静悄悄的,沟子里的芦苇自生自灭。然而民国,这里却是热闹非凡。南来北往的船只在这里装船、卸船,南来北往的花生、猪匹、洋布、白糖、红糖在这里流转。进献给皇家的涛雒京东菜也从这里启程。 时光一轮一轮过去了,涛雒的那些民国故事也都过去了,涛雒人感念那段时光的繁华,遥想城墙中的生活,最好的时候,就是静下来,坐在黄家羊肉馆里,看一缕袅袅的热气,从碗上升起来,那隐隐约约的香气里,是时光的味道。 在涛雒还有另外一种独有的美食,就是“海沙子面”。 虽然在很多城里的酒店也能点到海沙子面,但要想吃到最为正宗和新鲜的海沙子面只能是在涛雒,尤其是在中秋节前后一段时间,才能真正品尝到最为新鲜的美味。 海沙子学名“兰蛤”,身体幼小只有0.3厘米左右,故又称“珍珠蛤”和“纳米蛤蜊”。海沙子口味鲜嫩,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还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 在过去,海沙子量大,是涛雒渔民制作海肥的一种原料,把海沙子加水加土混合后,沤上两个月可做种植农作物的肥料。如今海沙子的数量委实少了,甚至可用珍贵一词来形容。海沙子在吃法上有很多,可以凉拌,可以炖豆腐,还可以加入玉米面做糊糊。 在涛雒最为广泛的吃法是“海沙子面”。有位涛雒人曾回忆说,记得他小时候,母亲总会买几毛钱的海沙子,能足足吃上几顿,在当时物质匮乏的年代,如果能吃上一顿如此鲜美的食材,足够回味好几天了。 是的,来涛雒,如果不吃上一碗海沙子面,不算你来过涛雒!
|